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表1-1 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 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云南大学) | ||||
所在学校名称 | 云南大学 | ||||
主管部门名称 | 云南省教育厅 |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http://coverged.ynu-news.com/ | 访问人数 | 61719 |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云南大学百家大道1号 | 邮政编码 | 650050 | ||
固定资产情况(2018) | |||||
建筑面积 | 1120㎡ | 设备总值 | 1063.8万元 | 设备台数 | 1311台 |
固定资产情况(2022) | |||||
建筑面积 | 1200㎡ | 设备总值 | 2900万元 | 设备台数 | 1800 台 |
2018-2022年经费投入情况(万元) | |||||
5年经费总投入 | 1162万元 |
注:1.表中所有名称均须填写全称。
2. 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
二、管理与运行机制(示范中心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发展规划及完成情况等,800字左右。)
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筹建于2004年,在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资助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下,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于2009年通过教育部审核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通过教育部验收成为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文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位于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新闻学院大楼,面积约1200平方米,目前拥有实验教学器材、设备及固定资产1800余台套,资产总金额2900余万元。中心设备涵盖新闻传播各个领域,紧扣媒体技术发展,实现与媒介实战环境的“无缝对接”。
中心下设全媒体联合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高清广播级演播室、录音实验室、报刊编辑排版与广告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大学生传媒产业创新创业中心、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表2-1 示范中心主任聘任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是否全职教学科研人员 | 聘任时间 | 聘任文件名称及文号 | 是否报主管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备案 |
1 | 单晓红 | 女 | 1965 | 教授 | 主任 | 是 | 2018.6 | 云大教[2018]74号 | 是 |
2 | 单晓红 | 女 | 1965 | 教授 | 主任 | 是 | 2021.11 | 云大教[2021]73号 | 是 |
表2-2 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国籍 | 任期时间段 |
1 | 余梅 | 女 | 1979 | 副高级 | 委员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2 | 刘桃良 | 男 | 1972 | 副高级 | 委员 | 曲靖师范学院 | 校内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3 | 刘育涛 | 男 | 1978 | 副高级 | 委员 | 河北师范大学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20.1-2025.1 |
4 | 单晓红 | 女 | 1965 | 正高级 | 主任委员 | 云南大学 | 校内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5 | 吴丽 | 女 | 1982 | 副高级 | 委员 | 云南艺术学院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6 | 唐佳庚 | 男 | 1971 | 正高级 | 委员 | 云南财经大学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7 | 左小麟 | 男 | 1977 | 中级 | 委员 | 云南大学 | 校内专家 | 中国 | 2020.1-2025.1 |
8 | 巩凌 | 女 | 1978 | 副高级 | 委员 | 文山学院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9 | 方立江 | 男 | 1975 | 正高级 | 委员 | 云南广播电视台 | 企业专家 | 中国 | 2020.1-2025.1 |
10 | 杨姣 | 女 | 1988 | 副高级 | 委员 | 滇池学院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11 | 王勇 | 男 | 1974 | 副高级 | 委员 | 昆明理工大学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12 | 石静 | 女 | 1980 | 副高级 | 委员 | 昆明学院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13 | 罗滨 | 男 | 1967 | 副高级 | 委员 | 云南师范大学 | 校内专家 | 中国 | 2020.1-2025.1 |
14 | 肖青 | 女 | 1976 | 副高级 | 委员 | 云南师范大学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15 | 蒋亚龙 | 男 | 1964 | 正高级 | 委员 | 丽江日报 | 企业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16 | 赵树清 | 男 | 1962 | 正高级 | 主任委员 | 中国传媒大学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20.1-2025.1 |
17 | 郑军 | 男 | 1967 | 正高级 | 委员 | 东北师范大学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20.1-2025.1 |
18 | 金星 | 男 | 1963 | 正高级 | 委员 | 云南民族大学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19 | 马永春 | 女 | 1966 | 正高级 | 委员 | 大理大学 | 校外专家 | 中国 | 2018.10-2019.12 |
注:1.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
2.类型:包括校内专家、校外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
3.任期时间段:精确到月,格式为XXXX年X月-XXXX年X月。
表2-3 示范中心制度建设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制度名称 | 发布日期 | 发布机构 | 文号(如有) |
1 | 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开放使用管理规定 | 2015年5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 |
2 | 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指导教师岗位职责 | 2015年5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 |
3 | 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安全制度 | 2015年5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 |
4 | 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器材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 2015年5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 |
5 | 摄影实验室使用与管理制度 | 2015年5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 |
6 | 电视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 | 2016年10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 |
7 | 电视演播室使用管理制度 | 2016年5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 |
8 | 广告设计与报刊编辑排版实验室管理制度 | 2015年5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 |
9 | 广播实验室管理制度 | 2015年5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 / |
表2-4 示范中心教学安全管理工作情况(2018-2022年)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 1550人次 | |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 ||
伤亡人数(人) | 未发生 | |
伤 | 亡 | |
0 | 0 |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勾。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三、教学与人才培养(示范中心育人理念及落实情况、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情况等,800字左右。)
(一)示范中心育人理念及落实情况
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地处边疆,有着发展国际传播、民族传播、健康传播的独特优势,实验中心本着培养融合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部校共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落实示范中心“拓展式实践教学模式”,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更为广泛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1、推进产教融合:与云南台共建全媒体联合实验室,从技术到师资、课程全面合作,实现无缝连接到教媒融合。
2、引领教学改革:实验中心推动教学改革和起到示范作用,开展如混合教学、以赛促练等教学活动,建设国家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3、开展国际合作:建设海外实习基地,创立“未来传播者”国际实践训练营,开展学术交流,探索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国际化道路。
(二)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情况
以“拓展式实践教学理念”指导建设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新闻传播理论+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课外实训、媒体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新时代,根据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进步,根据媒体行业的整体布局变化,实验中心与时俱进,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完善、更新和创新教学体系。
1. 新型实验课程的开出与创新
中心更新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建设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实验课程如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融合报道、数据新闻、网络新闻应用等课程及其实验项目。
2. 延伸第二课堂效应,更新实验方法、平台
设立第二课堂,开辟记者节等品牌课程、创立新媒体创新大赛等实践活动,建立新媒体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双师工作室、推动“一院一赛”、境内外实习和生涯工作室等,全方位激励学生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
3. 面向国际,开辟海外实习基地
一方面全面更新国内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与缅甸《金凤凰》华文报社、尼泊尔新闻记者协会合作建设海外实习基地,培养国际视野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
表3-1 示范中心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情况(2018-2022年)
年度 | 专业数 | 学时总数(学时) | 学生总人数(人) | 人时数 |
2018 | 3 | 103 | 644 | 66574 |
2019 | 3 | 103 | 644 | 66574 |
2020 | 3 | 88 | 556 | 48760 |
2021 | 2 | 108 | 562 | 60696 |
2022 | 2 | 108 | 583 | 62964 |
表3-2 示范中心开设实验项目占比情况(2018-2022年)
年度 | 实验项目总数 | 基础实验项目数量 | 占比(%) | 专业实验项目数量 | 占比(%) | 综合性实验项目数量 | 占比(%) | 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数量 | 占比(%) |
2018 | 10 | 4 | 40% | 3 | 30% | 3 | 30% | 0 | 0% |
2019 | 10 | 4 | 40% | 3 | 30% | 3 | 30% | 0 | 0% |
2020 | 30 | 12 | 40% | 8 | 26.67% | 8 | 26.67% | 2 | 6.67% |
2021 | 71 | 27 | 38.03% | 31 | 43.66% | 10 | 14.08% | 3 | 4.23% |
2022 | 71 | 27 | 38.03% | 31 | 43.66% | 10 | 14.08% | 3 | 4.23% |
表3-3 示范中心承办的学科竞赛活动(2018-2022年)
序号 | 竞赛名称 | 竞赛级别 | 参赛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第二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 | 省级 | 400 | 单晓红 | 教授 | 2021.6-2022.10 | / |
2 | 第三届大学生校园媒体大赛 | 省级 | 400 | 单晓红 | 教授 | 2022.6-2022.10 | / |
3 | 云南大学第三届记者节 | 校级 | 500 | 陈影 | 讲师 | 2018.10-2018.11 | 1 |
4 | 云南大学第四届记者节 | 校级 | 500 | 陈影 | 讲师 | 2019.10-2019.11 | 1 |
5 | 2020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传播论坛 | 校级 | 200 | 单晓红 | 教授 | 2020.5-2020.10 | 15 |
6 | 云南大学第五届记者节 | 校级 | 500 | 陈影 | 讲师 | 2020.10-2020.11 | 1 |
7 | 云南大学第六届记者节 | 校级 | 500 | 陈影 | 讲师 | 2021.10-2021.11 | 1 |
8 | 云南大学第七届记者节 | 校级 | 500 | 陈影 | 讲师 | 2022.10-2022.11 | 1 |
注:仅填写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活动。
表3-4 示范中心支持的创新创业活动(2018-2022年)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资助金额(万元)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立项年份 | 获奖情况 |
1 | 201810673020X | 越老缅对外传播信息服务工作室 | 国家级 | 1.5万 | 栾格格、赵巧锐、常光涛、滕晓玉、邱国宸 | 单晓红 | 2018 | 国家级大创项目;获得云南大学2018年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
2 | / | 云南小粒咖啡特色品牌建设 | 国家级 | 1.5万 | 王笑 | 陈宇 | 2021 | 国家级大创项目 |
3 | / | 云南特色咖啡品牌运营 | 国家级 | 30万 | 陈宇、单晓红、晋群、曹云雯 | 2021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
4 | 202110673013 |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新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以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为例 | 国家级 | 1.5万 | 马可、李玲锐、柏杨、钟淇凌 | 曹新钰 | 2021 | 国家级大创项目 |
5 | S202110673037 | 二维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表现形式的应用实践 | 省级 | 1万 | 钏稼稼、 仇欣怡、 吕雷、 林怡婧 | 曹新钰 | 2021 | 省级大创 项目 |
6 | S202210673017X | 简创-用户自助DIY小程序平台 | 省级 | 1万 | 郭正阳、胡少伟、张伊然、杨梦、肖楚然 | 陈宇 | 2022 | 省级大创项目 |
7 | S202210673119 | 大学生对于HPV疫苗认知情况及接种意愿调查——以昆明高校为例 | 省级 | 1万 | 李许芳、熊婷、马殿娥、赵福蓉 | 黎藜 | 2022 | 省级大创项目 |
8 | 202210673045X | Silver Light-----鹤庆银器推广工作室 | 省级 | 1万 | 杨文静、杨玉洁、莫期麟、李东洁 | 李凤萍 | 2022 | 省级大创项目 |
9 | S202210673074 | 声音纪念品的“重生”: 对黑胶唱片趣缘群体的民族志考察 | 省级 | 1万 | 谢瑞瑞 | 孙信茹 | 2022 | 省级大创项目 |
10 | S202210673095 | 《粉丝网络社群传播模式研究 ——以易烊千玺的粉丝网络社群为例》 | 省级 | 1万 | 彭宇航、刘佳欣、吴锟棋、林云舒 | 单晓红 | 2022 | 省级大创项目 |
注:仅填写由示范中心教师指导或依托示范中心资源开展的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项目。
表3-5 示范中心指导学生获得成果情况(2018-2022年)
学生获奖人数 | 246人 |
学生发表论文数 | 76篇 |
学生获得专利数 | 0项 |
注:1.学生获奖项目的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
2.学生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且通讯作者或指导教师为中心固定人员;
3.学生专利必须是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研究(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成效等,800字左右。)
1、产教融合
引入主流媒体平台和新媒体生产工具到教学过程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中进行协同培养。
2、课堂革命
探索和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师的引导性教学的高度统一,提高了实践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互补与融合。
3、技术引领
结合媒体内容生产特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4、教改研究
及时总结和提炼实践教学的理论与经验,中心专任教师在云南大学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辑发表实践教学文章10余篇。
表4-1 示范中心承担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8-2022年)
序号 | 项目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经费 (万元) | 类别 | 起止时间 | 是否转化 | 转化方式 | 转化实验教学项目名称 |
1 | 三位一体,传媒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创新实践探索 | / | 方鑫 | 陈宇、李元昭 | 2 | a |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 | 否 | / | / |
2 | 基于本科生学术创新训练“多元课堂“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 JG2018001 | 杨星星 | 孙信茹、林进桃 | 6 | a | 2018年1月1—2020年1月 | 否 | / | / |
3 | 2018年在线课程:电视摄像与编辑 | 云大本科〔 2020〕27 号
| 陈宇 | 方鑫 | 10 | a | 2018年-2020年 | 是 | 其它 | 《电视摄像与编辑》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 |
4 | 《新闻网络应用》课程非标准化改革 | / | 林进桃 | 韦平、 李凤萍 | 0.5 | a | 2019年5月-2021年8月 | 否 | / | / |
5 | “课程思政”理念下影视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重构与实践研究 | / | 林进桃 | 徐明卿、 伍丽秀 | 2 | a | 2019年7月-2021年7月 | 否 | / | / |
6 | 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 | 单晓红 | 陈宇,晋群,方鑫 | 40 | a | 2019年-2020年 | 是 | 软件 | 在教育部“实验空间”网站上进行虚拟仿真教学 |
7 | 第一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示范课程:《电视摄像与编辑》 | 云大本科〔 2021〕88 号
| 陈宇 | 方鑫,曹新钰 | 2 | a | 2019年-2021年 | 是 | 实验案例 | 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 |
8 | 在地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 | / | 孙信茹 | 杨星星、林进桃 | 6 | a | 2020年12月—2022年12月 | 否 | / | / |
9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 国际传播课群建设路径研究 | / | 陈静静 | 晋群,韦平,金晓聚,李颖,陈 萌舒
| 2 | a | 2021年7月-2023年7月 | 否 | / | / |
10 | 校园读书会的融合教育实践与探索 | / | 杨星星 | 孙信茹,张露予,叶星 | 2 | a | 2022年7月-2024年7月 | 否 | / | / |
注:此表填写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
1.项目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
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
3.负责人:必须是本示范中心人员。
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示范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
5.经费:指已经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
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本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人员参与的课题。
7.转化方式:实验软件、实验案例、实验项目、其他。
表4-2 示范中心研制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仪器设备名称 | 自制或改装 | 开发的功能和用途(限100字以内) | 应用于课程及实验名称 | 使用高校 | 科研支撑情况(是否有专利、是否得到科研项目或成果支持) | 年度 |
1 | 无 |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教学仪器设备。
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
3.科研支撑情况:教师专利支撑需填写专利号(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教师科研项目支撑需填写项目名称、类型及级别,教师科研成果支撑需填写成果名称、类型及级别、获奖年度。
表4-3 示范中心开发的实验课程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类别 | 首轮开设时间 |
1 | 融合报道 | 单晓红、陈宇 | a | 2018 |
2 | 电视摄像编辑 | 陈宇 | a | 2018 |
3 | 专题摄影 | 方鑫 | a | 2019 |
4 | 图文处理 | 李元昭 | a | 2019 |
5 | 短视频节目制作 | 陈宇 | a | 2022 |
6 | 视听节目制作与传播 | 曹新钰 | a | 2022 |
注:类别分为a、b两类,a类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完成的;b类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共同完成的。
表4-4 示范中心开发的实验教材、著作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教材、著作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类别 | ISBN号 | 出版时间 |
1 | 价值传播体系构建及其中国实践 | 施海涛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a | 9787520190428 | 2022-02-01 |
2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 黎藜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a | 978-7-309-15807-6/G.2273 | 2021-09-01 |
3 | 社会结构、个体动机和互联网时代的知沟:基于北京、合肥健康与癌症信息调查的分析 | 李凤萍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a | 978-7-5615-8226-8 | 2021-06-30 |
4 | 获奖评论赏析 | 曹云雯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a | 978-7-5115-6685-0 | 2020-11-01 |
5 | 多元视域中的底层影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底层电影”研究 | 林进桃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a | 978-7-5203-6633-5 | 2020-08-27 |
6 | 快速发展的云南 | 陈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a | 978-7-88593-099-8 | 2019-06-10 |
7 | 《流动的乡——媒介化社会与少数民族村寨生活》 | 孙信茹 | 民族出版社 | a | 978-7-105-15508-8/K·2706 | 2018-09-12 |
8 | 南亚东南亚国家大众传媒发展研究 | 单晓红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a | 978-7-5482-3342-8 | 2018-08-18 |
9 | “我们”的田野作业与反思 | 孙信茹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a | 978-7-5482-3232-2 | 2018-06-01 |
注:类别分为a、b两类,a类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完成的;b类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共同完成的。
五、教学条件保障(示范中心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空间场地、仪器设备、数字资源满足实验教学要求情况,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设施配置与使用情况等,800字左右。)
(一)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1、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教学环节管理的规定,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力度,实施全方位的课堂监管,多渠道展开教学检查。实行教学督导制度,形成系领导-教学督导-教师-辅导员-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加强了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监挫,实现了教学检查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教学质量。
2、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分工,并实施常规检査,要求任课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教案、教学日历、课程讲稿随课携带。系主任不定期检查教学工作、教研室主任参加教学检查,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在全系教师大会上及时通报教学的运行状况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落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座谈,及时反映学院教学运行状况情况、采用定期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全面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分析和处理。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教学信息让全体教师传阅,并就学生座谈会提岀的意见和建议分部门进行处理意见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二)硬件设施条件
实验中心目前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拥有实验教学器材、设备及固定资产1800余台套,资产总金额2900余万元。中心下设全媒体联合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高清广播级演播室、录音实验室、报刊编辑排版与广告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大学生传媒产业创新创业中心、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配备了摄像机、相机、无人机、收音设备、直播设备等器材,能够满足学生日常的实验需求。
(三)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为加强我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安全规定,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与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每间实验室安排一位安全管理责任人,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配备相关安全器材比如灭火器,并定期进行安全管理培训。
表5-1 示范中心空间场地表
年度 | 地点 | 面积(m2) | 较上一年变化 比例 | 实验室数量 | 较上一年变化 比例 |
2018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云南大学百家大道1号 | 1120 | 0% | 13 | 0% |
2019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云南大学百家大道1号 | 1120 | 0% | 13 | 0% |
2020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云南大学百家大道1号 | 1120 | 0% | 16 | 23.08% |
2021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云南大学百家大道1号 | 1120 | 0% | 16 | 23% |
2022 |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云南大学百家大道1号 | 1200 | 7.14% | 18 |
12.5% |
表5-2 示范中心数字资源开发情况(2018-2022年)
资源类型 | 上线平台 | 数量 |
在线课程 | 中国大学MOOC | 1门 |
数字教材 | 无 | 0种 |
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 | 1项 |
六、教学团队建设(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与能力提升情况等,500字左右。)
目前实验中心共有教师35人,其中25人为专任教师,4人为教辅人员,6人是行政人员。师资队伍建设呈良好发展态势,师资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比例趋向合理,呈阶梯形态势发展。建立了团队培训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团队学历层次,目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占专任教师队伍的56%;截至2022年已有8位教师参加了高等学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到媒体挂职。
重视“双师制”教学,聘用著名业界人士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本科教学已经常态化。目前,学院拥有一批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稳定的外聘教师20余人,分别来自报纸编辑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担任“新闻编辑学”、“节目主持”、“广播节目制作”、“纪录片制作”等课程的指导老师。
表6-1 示范中心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备注 |
1 | 单晓红 | 女 | 1965 | 教 授 | 主任 | / |
2 | 陈 宇 | 男 | 1972 | 实验师 | 副主任 | / |
3 | 李元昭 | 男 | 1969 | 工程师 | / | / |
4 | 方 鑫 | 男 | 1991 | 实验师 | / | / |
注:1.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包括教学、技术和管理人员。
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
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
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
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表6-2 示范中心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备注 |
1 | 廖圣清 | 男 | 1971 | 教 授 | 院长 | 博士生导师 |
2 | 窦志梅 | 女 | 1969 | 助理研究员 | 党委书记 | / |
3 | 左小麟 | 男 | 1977 | 副教授 | 副院长 | / |
4 | 曹云雯 | 女 | 1974 | 副教授 | 党委副书记 | / |
5 | 王纪春 | 男 | 1965 | 副教授 | / | / |
6 | 蔡 勇 | 男 | 1966 | 教 授 | / | / |
7 | 李 颖 | 男 | 1978 | 讲师 | / | / |
8 | 赵净秋 | 女 | 1969 | 副教授 | / | / |
9 | 保 斌 | 男 | 1970 | 讲 师 | / | / |
10 | 杨星星 | 男 | 1970 | 副教授 | / | / |
11 | 刘 宇 | 男 | 1982 | 教 授 | / | 博士生导师 |
12 | 晋 群 | 女 | 1976 | 副教授 | / | / |
13 | 陈静静 | 女 | 1980 | 副教授 | / | / |
14 | 韦 平 | 女 | 1980 | 副教授 | / | / |
15 | 金晓聚 | 女 | 1980 | 讲 师 | / | / |
16 | 陈萌舒 | 女 | 1984 | 讲 师 | / | / |
17 | 张 翎 | 女 | 1984 | 讲 师 | / | / |
18 | 徐明卿 | 男 | 1984 | 讲 师 | / | / |
19 | 林进桃 | 女 | 1980 | 副教授 | / | / |
20 | 李凤萍 | 女 | 1982 | 副教授 | / | / |
21 | 黎 藜 | 女 | 1989 | 副教授 | / | / |
22 | 伍丽秀 | 女 | 1984 | 讲 师 | / | / |
23 | 陈 影 | 女 | 1991 | 讲 师 | / | / |
24 | 袁晨玲 | 女 | 1977 | 经济师 | / | / |
25 | 沈艳荣 | 女 | 1978 | 中教二级 | / | / |
26 | 祁志慧 | 女 | 1985 | 讲 师 | / | / |
27 | 许孝媛 | 女 | 1993 | 讲 师 | / | / |
28 | 王婷婷 | 女 | 1984 | 助理研究员 | / | / |
29 | 谢建东 | 男 | 1986 | 讲师 | / | / |
30 | 张露予 | 女 | 1984 | 助理研究员 | / | / |
31 | 赵坚 | 男 | 1969 | 无 | 昆明慎贤财经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 |
32 | 方立江 | 男 | 1975 |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 云南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主任 | / |
33 | 杨永晟 | 男 | 1982 | 无 |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融合媒体事业部副总经理 | / |
34 | 艾忠锋 | 男 | 1978 | 无 |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中级项目经理 | / |
35 | 邵蕴秋 | 男 | 1981 | 工程师 | 云南广播电视台 | / |
36 | 陈富豪 | 男 | 1992 | 无 |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院校业务总监 | / |
37 | 张文雁 | 女 | 1990 | 无 | 北京阳光云视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 | / |
38 | 吴林鹏 | 男 | 1998 | 无 | 北京阳光云视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工程师 | / |
39 | 李建国 | 男 | 1995 | 无 | 北京阳光云视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工程师 | / |
注:流动人员包括校内兼职人员、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
七、示范引领成效(示范中心教学成果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与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情况,800字左右。)
1、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8年-2022年建立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海外实习基地,18,19年持续向缅甸和尼泊尔派出实习队伍,进行国际新闻实习;18年、19年组织了两次《未来传播者》纪录片训练营,来自缅甸的青年媒体人和新闻学院学生共同开展纪录短片创作,训练营作品在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了展映,作品结集出版。
2、组织全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研讨培训,促进实验中心交流合作
2019年10月,与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在昆明共同举办了2019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传媒学科组年会暨第四届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国际交流会议、2019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共有20多个省份传媒院系、影视院系的300余人参会。
五年来五十余所高校到实验中心参观考察,实验中心为宁夏大学、云南师大、云南民大、云南财大等十多所高校的传媒类实验室建设提供论证。
3、开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共享教育资源
中心还向省内各高校开放国家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目前已经有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红河学院和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等高校老师在全媒体课程中组织学生使用该课程实验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示范引领的作用。
4、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演播室录制服务
五年期间,坚持为云南省纪委监委《在线访谈》、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岭先锋夜校》提供节目制作服务。云南省纪委书记两次到实验中心进行节目录制,为云南大学各部门、学院进行宣传片创作、精品课录制、重大活动直播等百余次。
表7-1 示范中心先进教学成果建设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成果名称 | 级别 | 团队成员 | 获得年份 | 证书编号 | 应用情况 |
1 | 创新联合培养机制,提升西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云大——复旦模式 | 省级 | 左小麟、周海燕、徐雷、唐旭光、杨汉春、杨继、陈雁、周向峰、周铭、郑聪、木永跃 | 2022 | YN-2022030073 | / |
2 | 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 | 国家级一流课程(虚拟仿真) | 单晓红、陈宇、晋群、方鑫 | 2020 | / | / |
3 | 传播学概论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 | 单晓红 | 2022 | / | / |
注:1.成果包括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2.团队成员须包含示范中心固定人员。
表7-2 示范中心举办会议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参会人数 | 时间 | 类型 | 年度 |
1 | 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传媒学科组年会暨第四届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国际交流会议、2019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 500 | 2019.10.24-10.26 | 全国性 | 2019 |
注:主办、协办或承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双边性、全国性、区域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表7-3 示范中心开展培训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培训项目名称 | 培训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年度 |
1 | 缅甸新闻宣传干部记者代表团培训班 | 17 | 单晓红 | 教授 | 2018年9月14日 | / | 2018 |
2 | 柬埔寨新闻宣传干部记者代表团培训班 | 16 | 单晓红 | 教授 | 2018年11月15日 | / | 2018 |
3 | 未来传播者国际实践训练营 | 30 | 单晓红 | 教授 | 2018年11月26日-2018年12月3日 | 15 | 2018 |
4 | “南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 100 | 左小麟 | 讲师 | 2019年4月10日-2019年4月17日 | 40万 | 2019 |
5 | “宜春市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 68 | 左小麟 | 讲师 | 2019年9月23日-2019年9月30日 | 30万 | 2019 |
6 | 第四届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国际交流会议 | 300 | 陈宇 | 编辑 | 2019年10月24日-2019年10月26日 | 20万 | 2019 |
7 | “2019未来传播者·青年学子训练营” | 10 | 单晓红 | 教授 | 2019年10月27日-2019年11月5日 | 13万 | 2019 |
8 |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实践探索与创新路径暨实验技术队伍能力提升研修班 | 200 | 陈宇 | 实验师 | 2022年10月22日-2022年10月23日 | / | 2022 |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表7-4 示范中心开展科普和文化传播活动情况(2018-2022年)
序号 | 活动名称 | 参加人数 | 活动报道网址 | 时间 |
1 | 云大附小学生参观学习新闻中心实验室 | 120人 | 无 | 2021.6 |
八、特色亮点与创新(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数字资源应用等方面的典型做法与创新探索,1-2项)
亮点1
主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探索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培养模式 | |
内容: 2018年,与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联合举办了首届“未来传播者—国际实践训练营”,邀请了来自缅甸的学院与新闻学院学生组成团队拍摄制作了微纪录片6部;持续建设缅甸《金凤凰》华文报社海外教学实习基地。 2019年,举办了第二届“未来传播者—青年学子工作坊”,来自缅甸国立管理学院新闻专业的10位学生参加了此次工作坊的学习与进修。 | |
成效: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增强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根据习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的定位,实验中心积极探索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首期“未来传播者”国际实践训练营的6部微纪录片作品在缅甸展映,并且在缅甸电视台播出。该活动得到缅甸媒体的极大关注,展映期间有近十余缅甸媒体进行报道,国内新华社、中新网、云南广播电视台的报道。持续建设缅甸《金凤凰》华文报社海外教学实习基地,2018年派出4批共10名学生到该基地实习,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深受业界、缅甸华人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2019年10月27日至11月6日举办了第二届“未来传播者—青年学子工作坊”,来自缅甸国立管理学院新闻专业的10位学生参加了此次工作坊的学习与进修。 | |
支撑材料 | ①未来传播者展映仪式图片 |
②未来传播者作品集图片 |
亮点2
主题:顺应业态变革,积极开发网络时代新型新闻传播实验课程 | |
内容: 2022年春季学期以《融合报道》专业核心课程为实验教学改革切入点,产教媒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强调学生的获得感,学生的融合媒体作品表现优异,课程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融合报道》课程产业端引入方正新媒体企业,媒体端接入云南广播电视台“七彩云”融合新闻生产平台,软件环境和当下国内最新媒介技术对接,平台对接主流媒体,国家首批一流课程《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本门课程量身打造,可以说课程资源对接了媒体领域头部资源,学生即学即用。 | |
成效: 课程产出的融合媒体作品质量可圈可点。H5作品被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采用,多部作品准备参加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大赛;多部短视频作品点击量10W+,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10余场直播。由学生小组制作的“云逛校园 在线讲解”云南大学专项节目在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高招节目中播出。 | |
支撑材料: | ①云大招生节目海报截图 |
②学生H5作品截图 | |
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场 | |
④线上实验教学现场 |
亮点3
主题:产教融合,与云南广播电视台合作建设全媒体实验室 | |
内容: 2019年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持下,建设了“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的云媒体生产、发布平台—“全媒体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和云南广播电视台“七彩云”融媒体平台进行高速连接,学生基于“云”的状态进行云平台汇聚、云平台生产、云平台发布。同时基于平台建成新闻实验中心网站,实现实验中心资讯发布、相关资料下载、内容收集与存储、相关实验预约等功能。 | |
成效: 依托于全媒体实验室,示范中心进行了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一,示范中心开设了很多新型实验课程,例如融合报道、数据新闻、网络新闻应用等;第二,示范中心申请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第三,开展了云大百年校庆大型网络直播活动《花旗已至 云聚母校》,取得了23万点击量,通过直播让全国各地的云大校友云回母校,看到了学校的新发展和新面貌。 | |
支撑材料: | ①全媒体联合实验室图片 |
②直播活动后台 |
九、发展规划(示范中心未来3-5年改革与发展规划,需备注相关规划是否已列入校级以上发展规划,并提供文件名称及具体表述内容。)
示范中心未来3-5年改革与发展规划: 1、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进一步在实验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人文情怀,满足新型全媒体时代的人才能力需求。 2、对标网络时代新闻传播新格局,进一步更新和重建新闻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符合全媒体时代能力培养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3、继续推进产教融合,全面对接行业需求,强化技术平台、师资力量、科研项目、学生实习实训的深入合作。 4、实验中心的实验空间与设备持续更新建设、升级换代,适应新闻媒体行业技术发展的态势,实验台套数满足课程体系要求和学生实验、创新创业需要。 5、做好教研工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力争入评国家级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联合主流媒体和国内媒体技术先进企业,申报云南省全媒体创新生产与传播重点实验室。 | |||
是否已列入校级以上发展规划 £是 £否 | |||
文件1 | 云南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 南发展的“三个定位”,深刻把握新时代云南“边疆、民族、山 区、美丽”的省情特点,发挥云南民族与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地处边疆与毗邻南亚东南亚“三大优势”; 推进人文社会科学与理科、 工科、医科等交叉融合,创新学科组织方式,以文科实验室 和专题数据库建设为抓手,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一带一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数字云南”“智慧旅游”“国家 安全”等方面显著提升服务能力。 | 文件上传 |
十、示范中心大事记
表10-1 示范中心大事记(2018-2022年)
序号 | 时间 | 事件 | 详情 | 备注 |
1 | 2018 | 举办“未来传播者”国际训练营 | 邀请了来自缅甸的学员9名与新闻学院学生19名组成团队拍摄制作了微纪录片6部。 | 云南日报、云桥网、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进行报道 |
2 | 2018 | 演播室承接录制《在线访谈》、《云岭先锋夜校》节目 | 承接录制云南省纪委省监委《在线访谈》节目8期、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岭先锋夜校》3期,这些节目均在省纪委APP,省委组织部APP上上载可点击观影。根据基层党建要求,这些节目要求云南省党员均需观看。 | / |
3 | 2018 | 云南省高校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在云大新闻学院召开 | 会议上就新闻实践教学如何迎接媒体变革进行专题讨论。 | / |
4 | 2019 | 举办“未来传播者”国际训练营 | 2019年3月29日,“未来传播者”中缅合作纪录片作品展映活动在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国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率领的云南友好代表团一行6人、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小艳等参观了展映活动。
| 多次登上云南日报、云桥网、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 |
5 | 2019 | 演播室承接录制《在线访谈》、《云岭先锋夜校》节目 | 承接录制云南省纪委省监委《在线访谈》节目、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岭先锋夜校》,这些节目均在省纪委APP,省委组织部APP上上载可点击观影。根据基层党建要求,这些节目要求云南省党员均需观看。 | / |
6 | 2019 | 主办第四届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国际交流会议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传媒学科组年会 | 第四届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国际交流会议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传媒学科组年会在云南举行,来自中国、法国、马来西亚、尼泊尔、缅甸等多国高校传媒相关负责人、专家、教授齐聚昆明,共同探讨媒体融合新形势下传媒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创新。 | 中新网报道 |
7 | 2019 | 全媒体联合实验室完成验收 | 2019年9月,投资640万的“全媒体联合实验室” 完成验收。 | / |
8 | 2020 | 云南大学《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得首批国家级金课
| 2020年11月初,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金课,由实验中心主导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融合报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被评定为虚拟仿真类金课。
| / |
9 | 2020 | 缅甸实习学生作品集《看云那边》出版 |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缅甸实习学生作品集《看云那边》出版,收录了学生在缅甸实习期间的作品。 | / |
10 | 2021 | 融合报道”课程建设工作坊在实验中心开班
| 2021年10月31日,“融合报道”课程建设工作坊在实验中心开班。学院以“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为主题进行采编培训,学习了虚拟仿真技术。
| / |
11 | 2021 | 举办的云南大学“理解中国”学术新人铸魂论坛——“2020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传播论坛” | 学院共收到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的来稿。论坛共设五场分论坛和两场Panel,围绕主题“健康中国·绿色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传播”进行深入讨论。经新闻学院老师统一评审,入围论文共41篇,其中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 / |
12 | 2022 | 开展《花旗已至 云聚母校》大型直播活动 | 2022年3月18日,继21年冬季的银杏飘金直播后,由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承办的《花旗已至 云聚母校》如期播出,播发基础平台是中心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建设的全媒体联合实验室,取得了23万点击量,通过直播让全国各地的云大校友云回母校,看到了学校的新发展和新面貌。 | 云大校友会公众号、云南网、工人日报、四川观察等多家平台共同宣发 |
13 | 2022 | 指导帮助云南省高校新闻、影视专业建设融合媒体实验中心
| 2022年春季学期,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先后启动了融合媒体实验中心建设,我示范中心就融合媒体实验中心的建设规划、实验教学计划、设备配置等方面提供指导,交流融合媒体的实验环境建设体会,分享培养目标、实验教学开展的经验,并参与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 | / |
注:备注栏可填写媒体的评价报道及事件的影响意义等。